《感受中国制造》系列视频观后感
《感受中国制造》系列视频观后感
您印象中的"Made in China"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最贴切?是廉价而低劣的小商品?落伍的产能?还是不差钱的土豪?您对中国制造的印象来源于哪里呢?是一次糟糕的购物体验?还是出国疯抢外国货时,真切感受到的"物美价廉"?
金融危机的浪潮席卷之后,在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的进程中,除了改造升级传统"强项"制造业之外,新兴产业与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最先进的国家从没放弃过制造业。日本的机器人生产已经在"高、精、尖"的方向上大踏步的迈进。格力为企业的发展设立了创新的奖励机制。沈阳机床厂更是清醒的认识到了中国机床制造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瓶颈期,要么创新突破,要么垂死挣扎。最后,他们获得了新生。
服务业替代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工业化的客观规律,这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印证,我国的发展趋势也是如此。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除了极个别人口少、面积小的发达国家(或者说高收入国家)依靠的是金融、旅游等第三产业,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工业强国。
美国虽然整体淘汰了一些传统制造业部门,但资源却不断向新的产业聚集,形成新的增长点,在新兴产业领域,美国占全世界的比重其实并不低。日本企业虽然将生产制造环节大规模转移到国外,但仍然将核心部件的生产和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母工厂"保留在国内,以至于在遭受地震和海啸之后,全世界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的供应链都受到影响。
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制造业的力量不言而喻。中国,更要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12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制造"遍布世界。相信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中国制造业定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主角。
一言以蔽之,中国要从过去生产消费品的"世界工厂",升级为向世界提供先进装备的重要基地。我们要结合中国国情、中国工业企业的实际,把发展的路径选择好,走一条更好更快的发展道路。
事实上,"中国制造"的升级,与"一带一路"及"走出去"战略,构筑了一个宏大而立体的国际化链条,旨在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
未来的"中国制造",将打破产品输出为主的传统出口形态,形成产品、技术、资本全方位"走出去"态势。 "中国制造"不是代加工厂,"中国制造"是自信、产能、质量、需求的结合。是"装备中国"的先头兵,是中国发展的重头戏。
《感受中国制造》系列视频观后感







特价:4.99元原价:20元
亲,付款后不能复制,请按以下方法解决:
1、请按【F5】键刷新页面重新试一下。
2、如果仍复制不了,把付款记录截图给客服,客服会发复制验证码给你。
3、如果以上方法均无效,请把付款记录截图、【网址】和【邮箱】发给客服。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到您邮箱。
复制方法:请刷新页面,然后按 Ctrl+C 复制。这时电脑会弹出对话框要求付费或输入验证码,你可输入验证码,然后点确定,就可以正常复制或下载了。

请刷新页面再重试,如果仍然无法复制,再加客服微信。

只需2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