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本《为了国家尊严》
影视剧本
《为了国家尊严》
作者:崔琪昌
字幕:二十世纪初的1974年,在中国西部发生了一件惊动中国上层的事件,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直未被披露。今天,我们把这真实的历史事件搬上银幕,告诉人们,告慰那些为了国家尊严而默默奉献的英雄。
第一场:白天
场景:大西洋的挪威海峡。(字幕1974年)。一艘美国的肯尼迪号航空母舰,在慢慢地向冰岛航行!暸望塔上站着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美国将军,名叫戴维·斯格,正与美国中央情报局顾问威纳·兰克交谈着,此人四十多岁,狡猾、智慧、狠毒、傲慢。
威纳趾高气扬地说:“戴维将军,‘鹰目号’间谍气球目前已经进入了苏联领空,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开始了。”
戴维有些担心地说:“苏联的米格21飞机,可是世界上速度最快、升限极高的飞机,会不会对鹰目号构成威胁。”
威纳有些轻蔑地说:“不会的,戴维将军,‘鹰目号’间谍侦察气球,设计飞行高度2万英尺,正常的飞行速度为每小时300公里,最大行程可达30万公里,而且安装了高清晰度摄像拍录系统,这套高性能的无线信号传输转发器,能够将拍摄到的图像采用特殊的方式传到肯尼迪号航母,它的侦察能力仅次于间谍卫星,就它的先进设计,目前尚无敌手,苏联空军对它耐何不了。”
“毕竟‘鹰目号’还是第一次这样远距离地飞行,至于它的可靠性,我们不得而知,能否安全返回,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戴维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第二场:白天
场景:肯尼迪号航母的情报处理中心。这是一个由许多台计算机和大型的磁带机组成的先进的情报处理系统。几名情报处理监控专家在一台大型的监视器前看着“鹰目号”发来的信息。森德·迪勃看着计算机显示的信息,高兴地说:“‘鹰目号’已经进入了莫斯科上空,它传过来的图像信号表明苏联军事专家,已经对它发起了攻击。” 森德看后兴奋地说:“‘鹰目号’这个庞然大物,连最先进的米格21都不能将它怎样,简直如入无人之境,它优越的高空飞行性能,会让苏联人很恼火的。”
第三场:白天
场景:莫斯科附近的空军基地。指挥中心雷达屏幕上一个亮点在移动着,几个空军指挥专家正在商量对策。
高个子中年空军上校维克托耶夫有些懊恼地说:“皮恩尔中校,立即派出最优秀的飞行员,将这个不速之客,从我的视线中抹掉。不然地话,我无法向谢尔基将军交待。”
皮恩尔中校有些无奈地说:“维克托耶夫上校,我们已经起飞了22架次米格21,全都是苏联空军中作战经验最丰富的顶级飞行员,他们的空中飞行时间都超过了8000小时。”
维克托耶夫立即反驳说:“既然是这么强大的阵容,为什么不能将这个间谍气球击落,这说明了什么?” 第四场:白天。
场景:晴空万里的蓝天下。“鹰目号”这只间谍气球的下端悬挂着摄录拍摄设备,正顺风飘向东南方向。两架米格21在从不同的角度向气球开炮,炮弹一串串地飞向气球,然而气球仍然安然无恙。在空中盘旋着的米格飞行员,一副无奈的样子,盘旋后才不得己飞向机场。
另外一架米格21,驾驶这架飞机的是老牌飞行员伊诺拉·盖伊,他沉着冷静的驾驶着银鹰向“鹰目号”靠近,当他瞄准目标,按下发射键的时候,一串串炮弹飞向间谍气球,然而炮弹擦边而过,气得伊诺拉急红了眼,他向基地汇报:“维克托耶夫上校,我几次试图将它击落,然而它依然快速地向东南方向飞行,由于它的特殊高度和它那独特的外型,我们只能自动放弃打碎它的计划,目前已经起飞了30多架次,但是仍然收效甚微。”
维克托耶夫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命令:“立即返回基地,也只能让它从我们眼皮底下溜掉,我们军事和民用目标只好眼睁睁地让它拍个够,侦察地完完全全,无一遗漏。”
一架架米格无可奈何地飞回机场,“鹰目号”仍然飞行。
第五场:白天。
场景:蓝天白云下的“鹰目号”依然悠闲地向东南方向飘行,蓝天下尽收眼底的各种景物,被“鹰目号”一览无遗。
第六场:白天
场景:挪威海峡。肯尼迪号航空母航上,戴维·斯格将军信步走到航母上的情报处理中心,他从监控器上看到“鹰目号”传来的清晰的图像,军事的、民用的,他满意地跟同他一起走进来的威纳·兰克说:“目前看来苏联空军并非英勇善战,苏联的领空并非神圣不可侵犯。‘鹰目号’穿越几千公里的苏联上空,未遇敌手已经说明了一切。”
“美国是强大的,是不可战胜的,我们之所以能在世界称霸,我们不仅是个经济强国,而且还是个军事大国,如果在苏联境内未遇对手的话,那么‘鹰目号’将再过72个小时,将返回太平洋的林肯号航母。”威纳·兰克有些幸灾乐祸地说。
戴维反驳说:“威纳先生,我不这样看,在苏联领空,能够顺利地拍摄到我们所要的军事情报,然而当再过几个小时,进入中国境内的时候,恐怕就没这么让人放心。” 戴维轻松地往烟灰缸里弹了一点烟灰:“威纳先生,我看未必,中国空军的装备固然落后,然而他们的士兵可是世界上最忠诚、最英勇善战的。50年代初期的朝鲜战场,我们的王牌飞行员帕森斯上校竟被一个空中飞行不到500小时的中国空军打下来,我们的u2高空侦察机,前几年,也在中国上空被击落,这些都是铁的事实。”
威纳不以为然地说:“戴维将军,你说的这些千真万确。但是目前,中越间南沙、西沙群岛战事还紧。据我们的情报部门分析,大量的空中精锐部队都向中国的东南部集结,我们有理由相信:‘鹰目号’能够顺利闯关,返回太平洋。”
戴维犹豫地说:“威纳先生,但愿如此。”
第七场:白天
场景:中国北京。中南海钓鱼台,毛泽东主席正坐在书房里阅读文件,他手里拿着一个高倍的放大镜,老年的毛泽东身体状况并不理想,双目也有了白内障。他非常吃力地看着中央军委转来的越南突然举兵侵占中国的西沙群岛近况的报告,毛泽东直起身来,费力地在桌前走了几步,这时一内勤传来话:“主席,小平同志就在外面等候,有要事商量!”
毛泽东突然眼睛一亮,急切地说:“快请他进来!”说完他站在桌前等待小平的到来。
小平手里拿着一份电报匆匆地走进来:“主席好。”
毛泽东看了看邓小平,两眼里流露出一种征询与期待:“我很好,小平同志,坐吧。”主席礼貌让完小平,自己又坐回书桌前的椅子上。
邓小平地把手中的电报向上一举:“主席,西沙战事吃紧,越南大量增兵,大有夺取西沙之势,西沙海军要求增兵支援。”
主席用一种刚毅地口气说:“这些人忘恩负义,背离国际公约,竟敢明目张胆地入侵我西沙群岛,要狠狠地打下他的嚣张气焰。”
小平看着主席气愤的样子说:“主席,我计划从东海舰队调遣四艘导弹护卫舰过去,快速赶到西沙,以解西沙燃眉之急!”
主席站起身来,走到了一张中国地图旁,用放大镜看了看,然后征求邓小平的意见:“立即增兵西沙,这个方案很好。你打算何时调兵?走哪条路线?”
小平看着毛泽东那犀利的目光:“主席,按照往常的惯例,我们的海军舰队出兵南沙、西沙都要绕道台湾东南,穿过巴士底海峡,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国共磨擦。但是如果取此海路,将会使舰队延误6至8个小时,才能到达指定海域。”
主席坚定地说:“这一次不必绕道,导弹护卫舰直接穿过台湾海峡,直达西沙。”
小平有些迟疑:“主席,蒋介石会不会产生误会,认为我海军舰队故意为难与他。”
主席丝毫不作让步地说:“他蒋介石也是中国人,战事当前,西沙距台湾不过咫尺,他不会熟视无睹。越军是侵战了中国的岛屿,我想在这个问题上,老蒋他不会不深明大义。”
小平信心倍增:“主席,我马上下达调兵命令,让导弹护卫舰队在东引岛集结,看蒋介石这一次是什么态度。”
第八场:白天
场景:我国福建海面的东引岛东侧。从东海舰队调来的四艘导弹护卫舰,在舰头朝南地排列在海面上,鲜明地拉开架式,要从台湾海峡通过。舰长简明是一个40岁左右,干练的男人,他站在指挥塔上拿着一架望远镜在暸望着台湾方向,从他的镜头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台湾的各类舰船在海面上巡逻,岛上的各类军事工事清晰可辨。站在他身边的是作战参谋姚飞,他的目光巡视着那平静的海面,说:“蒋介石应该明白我们的意向,怎么毫无反应?”
简明从眼上拿下望远镜:“无论作为我们,还是作为蒋介石,都是违反常规的一次海上调兵。自从蒋介石盘居台湾以来,我们的舰队从未走过台湾海峡。对于这个老谋深算的老蒋,他会细细推敲此事如何运作,他也要下决心呀。”
姚飞颇有感慨地说:“西沙中越战事,他不会不知道,从台湾海峡通过舰队,是表明了我们坚定不移的态度,也能试探出老蒋的一番用意!我们不能长时间地在这里等候!”
简明看了看附近的几艘蒋匪的舰船,认真地猜测说:“蒋介石会很快地作出答复,他也明白军机不可延误的道理!”
第九场:白天
场景:蒋介石官邸。宽大明亮的房子里,步入暮年的蒋介石,已失去了昔日的风彩。蒋介石坐在安乐椅上,戴着一幅老花镜看着一本古籍。他的作战参谋拿着一份急电走了进来:“报告,总统,据我们的巡逻艇报告:中共的四艘导弹护卫舰正一字排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