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你知道吗,最近国外拍卖行拍卖我们中国的一件瓷瓶,拍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天价?
乙:知道了有吗好处?
甲:当然,你知道了也不能从中分得一个钢嘣子儿。
乙:那我何必知道。
甲:这事你应该知道,我必须强行告诉你。听好了,你可不要被吓傻:这个瓷瓶被外国人足足拍出了一亿美金。
乙:洋毛子,吃多了撑的。
甲:你这叫什么话,外国人愿意花如此昂贵的代价购买我们的民族产物,咱们应该感到自豪。
乙:自家宝贝落人家口袋里,还乐得屁颠屁颠的,那是自辱。
甲:你怎么能用这种态度来对待这种事情?
乙:那要我什么态度,碘着脸去帮外国买家数钱?
甲:谁要你帮着人数钱了,你手脚干净吗?回头一亿美金让你数少了一千万,人家外国人的绿眼珠,非跟你变红不可。瞧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即使退一万步讲,让你帮着去数钱,那活你又能干得了吗?
乙:干不了?只要我往手指上呸几口吐沫,数钱快过点钞机。
甲:你也不嫌恶心,大伙都记住他这张嘴脸,以后他上你们那买东西,千万要拒绝,因为他的钱上面沾满了他的臭口水。
乙:再臭的钱,也没人嫌。
甲:让你帮着点钱?点钱你得先认识钱呀,你认识美钞吗?不是笑话你,就你那双瘦骨鳞峋的枯手,摸过那细皮嫩肉似的美钞吗?不是挖苦你,真要是扔一捆美钞在你面前,保不准会被你当成解手纸呢。
乙:拿美钞方便,爽!
甲:说这些邪门的你就特来劲,能不能谈点正经的?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跟你谈论这件高价拍卖瓷瓶的事吗?
乙:是不是你家垃圾堆里,突然惊现了一个这样的瓷瓶?
甲:说什么呢,我家垃圾堆里能藏着一亿美金?那我们家垃圾的含金量岂不是要稳居世界第一?
乙:那你儿子用过的一次性尿布,都闪耀着金子的光芒啊。
甲:你别再在这胡说八道了,行不行?
乙:是你强行挑起的这个话题。
甲:我呀,只是想通过这个话题,引导你正儿八经地思考一个问题。
乙:什么问题?
甲:这个瓷瓶为什么会这么值钱?
乙:这是一个能发财的思考!
甲:一亿美金,那可是七亿人民币啊。要是用这些钱全买成猪肉,搁你们家,祖孙十八代都吃不完啊!
乙:咱家一帮傻子,有钱光懂得买肉吃?
甲: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用它形容,这个瓷瓶咋就那么值钱呢?
乙:有一点我可以肯定。
甲:是吗,你能肯定什么?
乙:绝非里面装着乾隆爷爱吃的狗不理包子。
甲:你怎么不说,这瓶子里装的不是慈禧老佛爷爱吃的玉米窝头?
乙:那早馊了。
甲:说正经的,它之所以那么值钱,是因为它来自古代。
乙:现代的不行?
甲:那当然,现代的瓶子都不怎么样,充其量只能用来盛酸菜。
乙:今不如昔。
甲:现如今社会的新潮流是,啥东西只要一沾古味,立刻就身价倍增。有品位的人,都特爱喜旧厌新。
乙:时髦病。
甲:我今天之所以跟你谈论这个古瓷瓶拍出天价的事情,不单单是想促使你思考它值钱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希望你能从这种思考中,看到些别的什么?
乙:我的确从中看到了一些别的什么。
甲:那你快说,你看到了什么?
乙:我看到了,咱们古人简直是造美元的高手。
甲:不不,我是问你,你的大脑从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乙:大有启发。
甲:那你快说,你有什么启发?
乙:我不该再说相声了。
甲:不说相声了?
乙:对。
甲:那你干吗去?
乙:去潘家园上班。
甲:嗯?
乙:去那浑水摸鱼。
甲:我的天,你是想去潘家园的古董市场淘宝,捡漏?企图也去那弄一个值一亿美金的古瓶?
乙:碰碰狗屎运。
甲:你给我拉倒吧!潘加园的地摊上随便一块碎瓷片,都开价好几万,就你那破烂的经济状况,居然想去那种地方捞一票,说句不中听的大实话,你识趣吗?
乙:那我去盗古墓。
甲:啊?
乙:盗墓只要一把锄头,成本不高。
甲:等等,我说你这人是怎么回事,脑子里装的要么是痴心妄想,要不就是图谋不轨。全是一些歪脑筋?
乙:我这歪脑筋还不是你给启发的?
甲:这还赖我?我是启发你的思想往阳光大道上迈步子,谁让你心不正朝斜想了?
乙:你用天价古瓶启发一个相声演员……不,这不叫启发,简直就是勾引,那能成正果吗?
甲:我的目的是想让你明白:既然什么东西一沾古味就行情看涨,那咱们说相声,为什么就不能往这方面动动脑筋?
乙:让相声靠拢古董?
甲:真要是把相声弄成古色古香的,那不是别有一番风味吗,没准会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乙:是吗?
甲:这种相声真要是一火爆,那咱俩……
乙:咱俩的出场费就吹起了上涨的冲锋号!
甲:这下你的脑袋终于开窍。
乙:如同服了一剂春药。
甲:啊?你说你服了什么药?
乙:别管什么药,快说这古相声怎么弄吧?
甲:那当然是尽可能地往里掺古代元素啦?比如说,唐诗,元词,宋曲什么的,将这些东西拚命地揉在一起,死劲地往相声里搅和。
乙:把相声弄成一道怪味酥?
甲:不管怎么说,怪味酥总比常吃的米面馒头更爽口。
乙:更有味。
甲:这就叫怪中制胜。
乙:可唐诗,元词,宋曲我会的不多呀。
甲:把你会的说来听听。
乙: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甲:你这念的是唐诗,元曲,宋词吗?
乙:哦,是三字经。
甲:你难道就会这套下泥巴似的本事吗,不能玩点阳春白雪的高档次?
乙:古人的东西我就会这几句。
甲:瞧这人是什么素质?
乙:要不我这就去苦背唐诗三百首?
甲:算了,等你背熟唐诗三百首,还不知要到猴年马月,只恐你我都已白了头,根本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乙:那怎么办?
甲:既然你只会三字经,我也不能对你要求过高,那就因地制宜,顺水推舟,就汤下面,借佛烧香,将计就计了。
乙:什么意思?
甲:咱俩就按三字经的套路出牌,说三字相声。这三字经式相声多少也能沾点古味。
乙:三字相声?
甲:是啊,每句话必须是三个字。
乙:这行吗?
甲:行不行,就来个摸着石头过河,试试看呗。
乙:观众会答应吗?
甲:你可真是吃多了咸鱼操闲心,你管观众干什么?
乙:漠视观众?
甲:当然不是,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要是不买账,谁管我们的饭?可问题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台下坐了黑压压这么多鸟……
乙:台下坐的都是鸟?
甲:不不,我是说台下黑压压这么多观众,没法征询意见。
乙:这好办,让同意的观众举手,一目了然。
甲:观众中,必然是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那咱们是服从同意的呢,还是服从不同意的?
乙:那当然是少数服从多数。
甲:你到底是一个相声演员还是一个政治肩客?你到这来不是为了演相声,而是要搞全民公决的吗?你难道想要制造多数观众与少数观众的情绪对立吗?
乙:不搞清观众的态度,我这心里没底呀。
甲:你放心,观众的那点心思,早已在我的掌控之中,休想逃过我的魔爪。
乙:用魔爪欺凌观众?
甲:我的意思是说,观众心里想什么,我能百分之百地掐死。
乙:把观众活活掐死?
甲,我哪能掐死我的父母呢,那我这辈子死了也不会伸腿,落气了也不能闭嘴,进火葬场了也会后悔啊。
乙:那你把话说清楚了。
甲:我的意思是:观众的心思我能揣摸过八九不离十。
乙:你料定观众没意见?
甲:观众听相声,不就为了找个乐嘛,只要想法设法地把他们给弄笑了,我哪怕是当场抽你的筋,扒你的皮,他们都没意见。
乙:那你来抽我的筋,扒我的皮吧?
甲:你这人怎么这么死板,不懂幽默啊?
乙:我倒要看观众会不会笑。
甲:行了,咱们闲话少说,言归正传。说段三字相声,怎么样?
乙:可是……
甲:你还犹豫什么?我说各位观众朋友,你们想不想听一段三字经式相声?想的话就来点掌声。你听听,观众的掌声就是我们演员的命令,你还要胆敢违抗吗?
乙:相声,从来就没有过这种形式。
甲:相声又不是八股文,哪来的固定模式。咱们今天就来尝尝相声界的第一只螃蟹。
乙:说这种相声,可有难度。
甲:越难不就证明,我们越有水平吗?
乙:没说好,观众会把我们哄下台去。
甲:你要是这么不自信,就爬下台去,换个有种的上来。
乙:你好狂妄的口气。
甲:相声演员就必须具备这种素质,否则,趁早下岗,推着小板车,上街卖臭豆腐去。
乙:相声演员都这素质,说大话?
甲:没点大话,咱这舌头还不得发配到西北高坡去站岗,迎风招展?
乙:你说什么?
甲:把舌头发配到西北高坡去站岗,迎风招展。这你听不懂?
乙:不懂。
甲:就是喝西北风呀。
乙:喝西北风?
甲:你不至于连这句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民间歇后语都不知道吧?
乙:你这样说歇后语,谁懂?
甲:我说你这人真是好没文化啊。喝西北风,这多简单,多直白,多乏味,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将它做点包装,使它更富有文化气息,更充满烂漫情调一些?
乙:你这样包装歇后语,是揭了遮羞布叹气,多此一举。
甲:不对不对,你这句歇后语说的完全不对,正宗的说法应该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乙:我将歇后语包装得更文明一点,有什么不对?
甲:你这哪是包装,简直就是篡改啊。我问你,叹气和放屁,那是一回事吗?它们之间能画等号吗?难道在你的身体上,叹气和放屁出自同一个巢穴?
乙:你欺人太盛。
甲:这是你自找。
乙:呸,你不是要说三字相声吗,那就来吧。为了争回自尊,我今天要跟你较劲到底。
甲:这就对了嘛,一个大男人,宁愿挺着死,不要软着活嘛。那我们这就开始?
乙:我打头。
甲:没问题。
乙:我说什么,你得接什么。
甲:我保证前后意思连惯。
乙:你可别支支吾吾,半天接不上腔。
甲:只要你前面有词,我在后面绝不掉链子。
乙:预备。
甲:开始。
乙:说相声。
甲:三个字。
乙:言语少。
甲:内容好。
乙:有难度。
甲:敢创新。
乙:换花样。
甲:为好听。
乙:说什么。
甲:你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