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动监办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特色畜牧业发展调研思考

发布时间:2024-02-29 09:06:35

动监办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特色畜牧业发展调研思考

**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格局,拥有天然的防疫屏障,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粮食产量少,发展耗粮型畜牧业,饲养成本高于产粮区,没有市场竞争力。只有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集约型畜牧业才有广阔的前景,充分利用山区大田种植面积广,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精品草食动物,变废为宝,发展特色畜牧业,才是实现畜牧倍增计划和打造农业支柱的根本出路。

一、 草动物发展现状

1、全区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稳蛋鸡快速扩张肉鸡、提升猪产业、优化羊产业、推进鹅产业、发展特种养殖业”的总体思路,以科技兴牧、提高综合效益为中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配套技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使畜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逐步成为全区的农业支柱产业。20xx年底,全区大田种植面积有3.05万亩,年产秸秆3万吨左右;年内生猪总饲养量2.4万头,牛总饲养量0.12万头,其中奶牛0.0045万头;羊总饲养量3.2万头;禽类饲养量125万只。农民牧业收入占年收入的52%以上。

2、畜牧业大户养殖情况

20xx年饲养量在50头以上的山羊养殖大户343户,总饲养量在5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大户26户,总饲养量在5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大户5户,总饲养量在100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42户。

3、畜牧业加工情况

目前我区饲料加工企业1家,禽类加工企业1个(目前停产)。

二、草食畜禽发展的有利条件

综合分析,**区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具有良好地基础条件和市场潜力,主要表现在:

1、秸秆资源充足。全区大田种植面积3.05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3万吨。据测算,仅上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后,载畜量可达13万个羊单位。而目前全区草食畜存栏只有3.5万个羊单位。

2、发展条件较好。多年来,经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探索,创出了"合作社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势头强劲,农民具有丰富的养羊、种草经验,圈养羊配混合饲料利用、秸秆青贮氨化、“五良”综合配套利用等技术正在稳步推广。绒山羊冻配技术的普及基本满足畜禽品种改良的需要。草畜产业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率、覆盖率、贡献率达到了较高水平,这些都为我区草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比较效益明显。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种植业除设施农业外,大田作物的边际产出实际效益逐渐下降,挖潜空间十分有限。而草畜产业却是一个朝阳产业,边际产出效益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未来支撑全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据调查测算,我区养羊业已由全年放牧、半放牧半舍饲向圈养方向发展,单只绒产量由0.5斤发展到1斤以上,单户养羊量减少但效益并没有减少。

4、市场前景广阔。羊绒被誉为软黄金,是我国东部山区特产,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菜羊价格逐年攀升而且供不应求,羊肉做为理想的动物蛋白来源需求量逐年增加。

三、草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群众的产业观念不强。相当一部分农民仍存在"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换油盐"的小农观念,对草畜产业发展前景及潜力认识不够,只把它作为家庭副业对待,舍不得投入,使草畜产业难以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影响了草畜产业的规模效益。

2、产业化层次低。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开发规模有限,形不成基地优势。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问题仍很突出。

3、科技信息服务滞后。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作用发挥不够,畜牧科技人员短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草畜产业生产能力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单项的、局部的多,常规的、一般性的多,高新的、具有重大开发意义的、系列配套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少,从而影响了草畜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4、开发资金严重不足。科技推广投资比重偏低,部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严重受阻。由于部分乡镇财政困难,一味等待省、市、县财政投资,对草畜产业的发展投资“注血”不足 。

四、推动草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主导”意识。要积极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新挑战,抢抓机遇,把草畜产业作为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中予以体现和加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予以重视,切实增强全区上下加快发展草畜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坚持以草为本、草畜并进的原则。要把种草作为发展畜牧业的基础,做到以草定畜,协调发展。在草业开发上要致力于实现立草为业,做到种草与草产品加工销售和发展草食畜相结合,走产 加销一体化、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

3、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与管理。按照“大规模、大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制;多种成份、多种经济组织并存”的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地抓好饲草料加工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使之形成经营机制新、技术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经济组织。同时,要把发展草畜产业与实施名牌战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建一个企业,创一个品牌,搞一个“氏族”,开发一个系列,实行由粗到精,由主产品到副产品,从正品到下脚料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4、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科技兴草、科技兴牧”战略,加强新型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大力推广牧草种子包衣、根瘤菌拌种等牧草栽培技术,优良品种引进、改良技术,草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重点推广“五良”(良舍、良种、良法、良料、良医)综合配套技术;推行"政府行为+科技人员"的技术推广新机制,健全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机构,稳定畜牧科技队伍,用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他们搞好科技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各级服务组织和重点服务设施的建设,在政府统一协调下,将龙头企业和各有关部门及乡(镇)、村基层服务组织结合起来,大力推行“乡(镇)站+农户”、“公司+农户”、“协会+农户”、“技术服务部门+农户”的服务形式,建立较为完善的生产销售、科技推广、信息反馈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5、加强市场建设,搞好草畜产品流通。牢固树立抓生产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场,依靠市场促进生产发展的思想,大力培育和开拓草产品、畜产品市场。

6、加大动物防疫力度,确保草畜产业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严防把动物疫病带入本区境内;要突出重点,对主要的畜禽传染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其不发生或得到有效控制。畜牧、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要紧密配合,既要搞好场地检疫,又要搞好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

7、各方协调,互惠互利,为草畜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开“绿灯”。要建立以国家投入为导向,集体和农民投入为主体,全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体系;要认真贯彻省、市、区关于加快草畜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建立草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畜禽良种工程、动物保护工程和暖棚养羊工程。金融机构要对规模养殖大户、养殖场及草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禽交易市场等给予重点信贷支持。要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畜禽疫病保险等业务。其它相关部门也要在生产和经营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推动草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