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教育工会工作研讨文章

教育工会工作研讨文章

时间: 写小易 0 分享

教育工会工作研讨文章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才资源强国,摆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要位置,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的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实现这一重要目标任务,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充分发挥各级教育工会组织的作用。新形势、新任务对教育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教育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更加广阔的舞台。

一、创新工作思路,搭建创先争优建功立业平台,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开展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活动是各级教育工会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以及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的重要举措。各级教育工会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出具有教育系统特色、适合教师需要的工会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活动的新路子。一要丰富载体,拓展内涵。要把创建“工人先锋号”、教师基本功竞赛以及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开展合理化建议、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集体的评选表彰等活动结合起来,项目设置和活动内容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紧贴学校教学和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融入学校的中心工作。二要扩大规模和层次,提高效果。要把建功立业活动从单个学科、层次向多个学科、层次展开,提高教师的参与面。要对在建功立业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加大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晋升工资、物资奖励等方面激励力度。要积极争取地方工会把教育系统的建功立业活动纳入工会系统建功立业活动的总体布局,并将获奖者纳入各级政府的表彰,提高表彰的含金量,从而更加有力地激励广大教师自觉提高业务素质,实现岗位建功立业。

二、拓宽维权渠道,保障教职工主人翁权利,提高学校民主管理质量

维护教职工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教育工会实行依法维权,就是要把法律规定的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落到实处。新形势下各级教育工会要拓宽工作视野,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和丰富教职工参政议政的形式,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一要建立落实教代会职权的工作机制。教代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现已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推行。但是在教代会职权的落实方面却存在被虚化的问题。因此各级教育工会要着力推广教代会票决制,建立教代会提案的落实机制,实行教代会民主评议结果与领导干部奖惩和任免挂钩制度,推行教代会代表参加校长办公会、代表巡视制度,确保教代会职权得到落实,使民主管理不流于形式,不断提高学校民主管理质量。二要建立学校与教职工的沟通平台。对于涉及教职工权益的普遍问题要建立教职工与学校的直接沟通机制,把建立“校务公开咨询平台”、“教职工与校领导恳谈会”等作为教代会闭会期间学校与教职工日常沟通的补充渠道。三要建立维权维稳、表达教职工诉求的网络平台。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各级教育工会要善于运用网络手段来开展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占领工作阵地。要建立“局长(校长)电子信箱”等网络平台,收集民意,化解矛盾,宣传党的政策,密切党群关系。当前,尤其要关注实施绩效工资政策、聘任制改革、代课老师等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报告,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教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

三、完善帮扶机制,加大对特困教职工排忧解难的力度,提升工会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帮扶困难教职工、为教职工办好事实事,是各级教育工会服务与联系教职工的重要工作,也是增强教育工会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当前教职工的社会保障水平比农民、工人高得多,在工资、医疗等方面基本等同于国家机关的公务员。大多数教职工在正常情况下生活、工作是有保障和相对稳定的。当前少数教职工因病致贫、因灾致贫,举债维持生计的问题比较突出。但是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不了这些特困教职工治病求医和灾后重建过程中的大量资金需求,工会组织常规的帮扶手段和标准无法使其解困。这是当前各级教育工会面临的一个工作难题。各级教育工会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怀着对教职工深厚的感情,在做好送温暖工程等传统的工会帮扶工作的同时,要把工作重心转向推动帮扶工作走社会化的发展道路上来。要拓宽视野,采取各种有效地措施,整合和利用政府、社会各个方面的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对特困教职工的帮扶力度,切实解决好特困教职工的燃眉之急。一要建立特困教职工救助基金。要采取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和工会经费给予补助、教师个人捐助、有关单位和社会爱心人士赞助等办法来筹措特困教职工救助基金,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建立起帮扶特困教职工的长效机制。二要加强教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长期以来公办学校教职工的医疗等方面的保障主要是由国家或学校统包,导致教职工参与社会保障的意识淡薄。因此,各级教育工会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教职工消费观念,增强教职工参与社会保障的意识,引导教职工通过个人购买商业医疗保险、财产保险等方式,增强自身抵抗突发性重大疾病、重大灾害的能力。

3438157111268352

咨询客服 咨询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