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加强工作措施防治职务性腐败的发生
纪委:加强工作措施防治职务性腐败的发生
所谓隐形腐败,是指从事行政事务性管理的工作人员滥用事务性权力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而隐形腐败实际是在一定范围内腐败的泛化。由于隐形腐败使人感到安全,并有托辞,所以参与隐形腐败的人数众多,使隐形腐败被许多人认可,甚至形成一种势力,一种市场,隐形腐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认清隐形腐败的各种表现,研究遏制隐形腐败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隐形腐败的表现
(一)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不入腰包”的隐形腐败
挥霍浪费国家资财这种“不入腰包的腐败”,是一种隐形腐败,但其社会危害性不容小视。比如,超标准建造豪华办公楼,违反规定超编超标购买小轿车,用公款游山玩水、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等等。与权钱交易这种显性腐败相比,此类隐形腐败,不仅违反了财经纪律,挥霍浪费了国家资财,而且破坏了党纪政纪,败坏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公款吃喝的隐形腐败
据报道,20xx年全国公款吃喝费用高达3700亿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那些隐形公款的吃喝费用。一些干部用公款“狂”吃:“会议开幕吃,报告结束吃;安排计划吃,总结经验吃;检查工作吃,传达精神吃;领导来吃,领导走吃;有东西吃,没东西吃;有权当然吃,没权蹭着吃;因为吃所以穷.越是穷越要吃。”由公款吃喝走向腐败的案例并不鲜见,如湛江市原市委书记陈同庆,人称“蓝带书记”、“x0书记”。他从“什么人的酒都敢喝”,渐渐地发展到“什么样的钱都敢收”,最终,堕入罪恶的深渊。
(三)公车消费的隐形腐败
公车成了“私人”专车,挂公车“羊头”,卖私人专车的“狗肉”,车子越坐越豪华。一些官员往往视百姓为草芥,视手中控制的国民财富为已有,据估计,我国1年用于购买小车经费达145亿,官员们用以代步的小轿车的开销每年也不少于3000亿元。中国官员用公款配置的小轿车无论其数量和档次,都堪称世界一流,连美国、日本这些富得流油的国家也难以望其项背。一些国企不少已濒临破产,面国企老总小轿车一再更新,你怎么也想不到,这些国企老总治下的职工,有许多已经数月甚至一年领不到工资了,面临下岗。
(四)政绩形象、工程的隐形腐败
政绩腐败是一种是以干实事为幌子的隐形腐败。它的性质并不比贪污差,是一种急功近利,不计成本,只求政绩的腐败。政绩腐败往往表现为跟风性质:曾一度以抓gdp为政绩,就一窝风地抓gdp,造成多次经济过热,重复建设严重;大抓城市建设是政绩,于是乎处处建设高档街区、高档广场、高档商城,并不考虑所处环境和居民购买力;建设开发区、园区,招商引资是政绩,于是乎又处处建设开发区、园区,由于缺乏计划性,不仅使大片宜耕地闲置;有的市县为建“某某一条街”,硬是把临街平房垒上一片墙,画上窗户充楼房;有的城市绿化建设中高价购买大树、古树,动辄几万元、十几万元,保证不了成活率,造成巨额的资金和生态浪费;有的为了吸引外资,不顾财力修建高档游乐场所、高尔夫球场。
(五)装修豪华办公楼的隐形腐败
媒体时常爆出豪华办公、居住楼的报道,这些装修豪华的办公、居住楼,“业主”多为政府权力部门。据报道,山西省浑源县检察院办公楼的一部分建设资金,就被指来源于检察院参与公路治超的“返还款”。可见,权力部门的办公楼装修工程已经成了一张隐形的腐败网,这张“腐败”的大网里,网进了乱收费、乱摊派,网进了个别官员谋私利、比排场,也网进了一系列拖、欠、赊现象,欠建筑商、欠材料商、甚至欠农民征地补偿款。有的不论地方财政困难与否,行政机关办公楼越盖越气派、甚至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的现象,一再出现。
(六)工程招标的隐形腐败
招投标过程中故意设置的门槛,使一个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在工程招标的时候无法取得标的物,反而是实力差一些的企业竞标成功了,原因是实力强一点的那家企业被某个人为设置的门槛卡住了,这个门槛又恰好卡不住实力差一点的那家企业。现在的政府性工程招标领域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规定企业年限、企业是哪里的之类的门槛,让一些资质、报价上有优势的企业落选,而制定“游戏规则”的人和意向中的企业早有“默契”:你制定这样的“门槛”拦住别人,我就拿好处来回报你。
(七)“打招呼”的隐形腐败
所谓“打招呼”,是指某些领导干部为办成某一件事情,不通过规定的办事程序,而是利用职权私下表达个人意愿的一种形式。“打招呼”,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钦定”工程项目“打招呼”;二是招生、招工、招兵、招干“打招呼”;三是说情开脱“打招呼”。有的为那些触犯了党纪政纪甚至国法的人,通过“打招呼”竭力为他们说情开脱;四是干部调动、晋升“打招呼”。有的通过 “招呼”施加压力,竭力推荐自己的人;五是优惠待遇“打招呼”。有的通过“招呼”要有关单位、部门绕开政策或变通措施,为他们的哥儿们、朋友们行方便开绿灯;六是为亲属、子女谋利“打招呼”。
(八)“休闲腐败”的隐形腐败
所谓“休闲腐败”,是指以休闲为名,行腐败之实的腐败。如在国内演出舞台和世界演出舞台不断接轨之时,城市中的平民百姓不断感叹,剧院和音乐厅的门槛越来越高。依笔者所知,目前在不少地方,真正自己掏钱买票看国际演出的观众并不太多,其中多数的演出票都为国有、民营企业所包揽,然后送给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官员。相比于送钱送物,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应该是一种非常“高雅”的行贿受贿方式。对此,至今非但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应有重视,反而被很多人认为是正常现象,几乎不予过问。这类演出票多由企业慷慨“埋单”,官员及其亲友尽情享受。
(九)“潇洒”的隐形腐败
“潇洒”在某些地区、某些部门已经成了一种风尚。“潇洒”这个词隐含着泡小姐、包二奶、豪赌、狂饮以及其他一些不宜与外人道明的含义。沈阳市“慕马案”,一批政府官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因腐败案被查处,这与这些干部八小时以外四处“潇洒”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是在“潇洒”中慢慢地蜕化变质的!农民出身的杨某,他探知广东省交通系统的实权人物喜欢打“麻将”,他对省交通厅原副厅长李向雷说:“在宾馆、酒楼打麻将很不方便,这里什么都有,又不受干扰,有空就到这潇洒吧”。从此,这里就成了省交通系统实权人物业余潇洒的好去处。经过长期的攻关和感情投资,这些实权人物,一个一个在潇洒中被杨某拉下水。
(十)“文山会海”的隐形腐败
“会风不正”己逐渐演变成为中国最大的隐形腐败。开长会,开陪会,开虚会己司空见惯,“文山会海”己成为一种难以根治的顽症与灾难。泡会、陪会、虚会、玩会、吃会等究竟直接与间接浪费了多少纳税人的钱无从统计,其影响程度与恶劣后果要远远超出或大于哪些贪官所造成的经济与政治损失。有一个民间短信小段子叫《当代会议规则》,是这样形容会风的:“人多的会议不重要,重要的会议人不多;解决小问题开大会,解决大问题开小会;关键问题不开会,不解决问题老开会。”这至少反映广大干部,群众对会风不正的强烈不满。
二、防治隐形腐败对策
(一)加强教育,消除认识误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一要加强教育。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督促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切实做到勤政为民、廉洁从政。同时,要把反腐倡廉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二要消除认识误区。首先要消除“没直接拿钱,算不上腐败”的认识误区;其次要消除“绕过‘高压线’,搞‘曲线腐败’”的认识误区。收受贿赂毕竟是“高压线”,一旦查到,便会落得人财两空。再次要消除“隐形腐败最多算‘小腐败”的认识误区。“休闲腐败”所涉及的项目,主要是游玩吃喝、洗头按摩、桑拿唱歌、钓鱼打球、美容美发等。正因为如此,享受免费休闲者才会乐此不疲,把休闲当作逃避法纪制裁的首选“腐败盛宴”。
(二)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制度在惩防隐形腐败中的保证作用
一要加强制度建设。大凡世界上廉洁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依法治国”、“依法治腐”。要完善反腐倡廉相关法律和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的制度,加快廉政立法进程。要制定《反腐败法》、《反贪污贿赂法》、《公民举报法》、《新闻法》、《公务员财产申报法》、《行政强制法》、《反贪污浪费法》等法律。二要抓好制度落实。孟子日:“徒法不足以自行。”在我们的实际操作中,制度的执行缺乏严肃性、强制性和约束力。在制度的执行上,往往出现“有形的制度硬不过无形的权力”的怪现象。由于法规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变了样,使得“不完善的制度反腐”,成了我们反腐败斗争中的一个“致命的软肋”。因此,必须抓好现有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三)加强监督,确保权力正确有效行使
一要突出对权力的制约。加大对权力的监督力度,努力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特别是干部人事权、司法权和行政审批权行使的监督。二要加强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奢侈消费娱乐活动的监督,比如对高档消费领域实行实名制入会等措施。三要加强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特别是对有的单位以接待、住宿补贴和用餐招待开支等各种借口,开假发票套取预算内资金,并设立小金库,用于请客送礼、吃喝玩乐等违纪违法开支,要加大查处和曝光力度,让“休闲腐败”无处藏身。四是将官员消费,浪费财政开支等列入重点监察体系。五是民主化当地政府行政开支,将政府行政支出公开接受百姓监督。
(四)加强惩治,严肃查处隐形腐败案件
要继续严厉查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案件,特别是违规发放、核销贷款的案件,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搞虚假招标投标的案件,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或擅自变更规划获取利益的案件,查办发生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以及其他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加强浪费国有资源和国家财政的人和事件的惩处力度;强化资质资格审查等多种监管手段,推进改革,综合治理,探索并形成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五)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和完善管理制度,整顿机关作风
首先,转变政府职能。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造成许多政府部门“争权于朝,争利于市”,争权推责,滥用权力。“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法制化”现象严重。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推进依法行政的过程中,努力建设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政府退出市场,必须改革政府参与市场、政府决定市场的局面。
其次,把好“四关”管好职务消费。一是管好审批关,预防铺张浪费,整顿不正当的职务消费。二是管好采购关,预防暗箱操作。必须引进政府采购制度,推行阳光采购行为。三是管好签单关,预防公款吃喝。行政一把手负责签字报销的领导必须以身作则,从严把关,坚决堵住公款消费的出口。四是管好报销关,预防夸大挪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报销制度,是规范职务消费的治本之策。
再次,整顿机关作风。一是健全完善机关管理制度。重点是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绩效考核制、责任追究制、会议制度和公车使用制度。特别是会议制度,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执行不发,减少文山会海。严明公车的使用制度,睹塞公车消费黑洞。二是建好监督平台。打造群众监督机关作风建设的平台,办好行风热线、民生热线、行风评议、万众评公务、机关作风建设网,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监督机关作风。三是创新评价机制。在政府网站和新闻媒体设立作风建设监督平台,把整改结果向社会公布就是作风建设的一个创新,树立先进典型,抓住反面素材,以警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