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学习材料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基础。认真学习和领会毛泽东哲学思想,不仅关系到对毛泽东哲学思想和毛泽东思想本身的理解,而且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其科学体系的认识,关系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把握。
一、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以毛泽东的科学哲学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哲学,它的形成大体上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初步形成;第二步是体系形成。前者应该以毛泽东1930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作为标志;后者应该以毛泽东1937年写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作为标志。
(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反对本本主义》在毛泽东哲学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篇着作的发表应该看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反对本本主义》这篇着作最初的题目叫《调查工作》,1930年在红四军中有油印本流传,可是后来在战争年代失传了。1957年2月,福建省上杭县茶地乡农民赖茂基向福建龙岩地委党史办公室献出了珍藏多年的石印本《调查工作》。1958年11月,中国革命博物馆征集到了这篇文章。1961年1月,毛泽东看到这篇文章后十分高兴。他在一个说明中写道:“这是一篇老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我们叫它做‘本本主义’。写作时间大约是1930年春夏,已经三十年不见了。”[1]1961年3月,他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中央中南局、西南局、华东局负责人和这三个地区所属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议上讲:“今年一月找出了三十年前我写的一篇文章,我自己看看觉得还有点道理,别人看怎么样不知道。‘文章是自己的好’,我对自己的文章有些也并不喜欢,这一篇我是喜欢的。”[2]此时,毛泽东将文章的题目改为《关于调查工作》并印发参加广州会议的同志征求意见。在随后召开的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对这篇文章进行过比较详细的解读。他在讲话中还提到:“写这篇文章之前,还写了一篇短文,题目叫《反对本本主义》,现在找不到了。这篇文章是最近找出来的。别的文章丢了,我不伤心,也不记得了,这两篇文章我总是记得的。忽然找出一篇来了,我是高兴的。”[3]
1964年6月,这篇文章编入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着作选读(甲种本)》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着作选读(乙种本)》,此时毛泽东又将题目改为《反对本本主义》,写作时间确定为1930年5月。翌年,这篇文章又增加到1986年出版的《毛泽东着作选读》和1991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2版。这篇文章是1991年第2版《毛泽东选集》中唯一加选的文章。
为什么说《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呢?因为它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独立开辟新道路最早的一篇哲学论证。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党的组织事宜、党的主要文件都要报请共产国际批准,共产国际以及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对我们党行使着领导权,采取一种包办代替式的领导方式,这不仅培养和助长了我们党内一些人搞教条主义,自己不想动脑筋、只想照抄照搬的不良风气和习惯,而且严重阻碍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进行革命实践和理论创造。1927年以前,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是很坚定的,而且逐渐明确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诸如革命的敌人、革命的朋友、革命的领导者、革命的前途、革命的步骤等重要问题,但是对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并不清楚,一提起中国革命道路,就是走西方国家和俄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这个问题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才有了转变。1928年,在党的六大上,共产国际曾经表示,以后不派代表到中国来。事实上在一段时间里也的确很少来,来了也不起大作用。以乡村为中心的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开辟的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道路,1930年1月,毛泽东通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这条新道路进行了初步的论证。同年5月又通过《反对本本主义》对这条新道路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哲学上的论证。
在这篇着作中,毛泽东第一次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即“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4]。在这里,“从斗争中”讲的是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讲的是不能照抄照搬,而应该有创造性。思想路线是哲学思想的转化形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它的基本内容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在这篇着作中,毛泽东还特别强调了三个重要观点:一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二是“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三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5]这三个重要观点构成了后来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