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农村广电公共服务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

发布时间:2023-10-31 09:55:58

农村广电公共服务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当前指导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就是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中的 “五个统筹”之首,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无疑更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的意义。要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消除城乡差距,率先走出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乡互动发展的新路子。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工作,推动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对农广播电视的服务水平,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基本需求。

广电局根据《**县第一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吉学组发〔20xx〕3号)的安排,以及对广电事业进行深入调研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于4月7日至10日,围绕“如何提升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方面进行了调研,调研方式采取现场考察、与乡镇干部职工座谈、个人群众深度访谈及对相关材料分析等方式。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广播电视概况及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现状

**县电视转播台,始建于1983年,当年11月开通试播,位于县城东南方山梁上。发射塔高116.7米,为边宽1米拉线式轻型调频电视塔。台内设卫星地面站4座,分别收转134º卫星和105.5º卫星广播电视节目。

**县有线电视台,始建于1995年,并与当年8月开通试播,20xx年进行光缆改造,现为光缆,电缆混合(hfc)网络,前端光缆传输为18芯+18芯+4芯。光接收机以下为电缆网入户。现开通26套电视节目,拥有2680户用户。设有卫星地面接收站三座,分别接收亚太1a(134º)卫星和亚洲3s(105.5º)卫星。

1992年起,在原有的6个乡级广播放大站的基础上,陆续在喀尔交乡、托斯特乡、别斯铁列克乡、恰勒什海乡和**镇设立了5个乡(镇)广播站,设站功率为10-50瓦,隶属于乡(镇)政府管理。现有50瓦电视发射机一部、30瓦发射机2部、10瓦电视发射机4部、30瓦调频广播发射机2部、10瓦调频广播发射机4部,这部分广播电视设备都是“西新工程”乡乡通广播电视配发的设备。20xx年后各乡广播无线发射机相继停播,改为有线电视传输覆盖,5个乡(镇)均建有前端设备,传输8-10套不等的电视节目。20xx年启动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在5个村安装了有线电视3+1系统,在6个行政村安装了1+1无线广播电视发射系统,20xx年村村通工程在2个村安装了4+2无线广播发射系统。

二、存在的问题

**县广播电视近年来发展较快,取得了显著成绩,覆盖全县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最薄弱的环节和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极不协调,城市广播电视已逐步进入现代化阶段,而农村广播电视还处在落后的初级阶段。**县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主要特点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其主要矛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投入严重不足,各乡镇、村广播电视硬件设施落后。基本上没有专用机房、设备急需更新和维修、没有办公室、办公经费没有保证。大部分村村通站点设在村民家中,乡镇广播站没有机房或把地下室作为机房。机房简陋、阴暗潮湿,条件差,需要新建,1992年以后配置的电视发射机已陈旧老化,未得到更新。因缺乏维护经费和技术人员,大部分乡镇广播站不能保证正常转播。

(二)无线电视覆盖滑坡严重。

无线覆盖是广播电视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手段,是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由于我县为山区、丘陵地带,地形复杂,县电视转播台信号覆盖范围有限,而各乡镇广播站的电视发射机,由于经费不足,无力支付最基本的电费和维护经费,已经基本处于停播的状态,目前只有**镇的4+2发射机在工作,直接影响了中央和自治区节目的转播覆盖,无线电视覆盖滑坡已成为**县目前广播电视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三)“村村通”工程起点低,存在覆盖盲区和返盲问题。

由于受经费限制,投入少,起点低,“村村通”工程开始是每个村只能收听 收看到一套广播和一套电视,后来是4+2模式,这与县城居民能收听到多套广播、看上数十套乃至上百套的电视形成鲜明的反差,这种低水平的公共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村村通”(指农牧民群众自筹有线系统)由于缺乏正常的维护经费,线路损坏严重,塔斯特村、章阿托干村的有线电视系统已经处于瘫痪状态,出现“返盲”现象。

(四)体制不顺,运转困难。

1990年11月,新疆贯彻国家人事部和原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颁发<乡、镇广播电视站人员编制标准(试行)>的通知》(人地编发【1990】5号),全面实行县(市)广播电视主管部门与乡镇党委政府双重领导,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

20xx年6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乡镇党政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新党发【20xx】16号),《实施意见》第四条中“其他如农机、农技、畜牧、兽医、文化、广播等涉农和为基层服务的机构,原则上都要下放到乡镇管理”。根据《实施意见》,一些以县直接管理的乡镇广播电视管理体系,又演变回乡镇管理的体制。县(市)广播电视局对乡镇广播电视站的管理权仅局限于业务指导和技术维护,乡镇党委政府对乡镇广播电视站的宣传和人财物事进行具体管理。

**县在“块块”管理体制运行中,乡镇财政困难,无力支持乡镇广播站的事业建设和维护经费,农村广播在低层次上运作,延缓农村广播的发展。乡镇“块块”管理,乡镇广播站工作人员普遍不能做到专人专用,影响广播的不间断播出和安全播出。“块块”管理的乡镇站,人员编制不足,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新鲜血液得不到补充。条块分割,无统一规划,无统一技术标准,无统一网络,不利于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五)队伍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广播电视发展的需要。

由于人员编制属于乡镇,因此,广播电视局并未把乡镇人员素质培训纳入自己的计划,而乡镇党委、政府又无能力和经费培训其广播站人员,造成维护技术水平落后、工作人员素质差的后果。

乡镇广播站工作人员普遍不能做到专人专用,影响广播的不间断和安全播出,我们在乡里调研时发现,各乡镇机房没有专人值机,大部分工作人员身兼数职,承担着乡镇其他的工作,农忙季节脱离了广播工作岗位,严重影响了广播站的日常宣传和维护工作,同时也给安全播出留下了隐患。

三、提高农村广播公共服务发展对策

为了解决以上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也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终目的。因此,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最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是一件惠及全县农牧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也是农牧民群众盼望已久的民心工程。

(二)抓住“村村通”契机,尽快改善农村广电事业现状。

“村村通”工作是广播电视服务“三农”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是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国家新一轮“村村通”的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今年,我县有1352套数字直播卫星接受设施安装和51套“大喇叭”设施安装任务。完成好这项任务,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县农村广播电视事业落后面貌。

(三)实施县乡联网工程,缩小城乡广播电视差距。

由于我县为山区、丘陵地带,地形复杂,而居民多居住在低洼地带(山沟内),广播电视有效覆盖难度较大。采用单一方式无法实现全面覆盖,必须采用多种技术方式,结合农村经济和自然条件的实际,可采用的方式有有线电视光缆联网、mmds、地面卫星接收小前端和无线覆盖相结合的方式。在人口相对集中或离乡、镇光缆干线较近的地方,采用有线电视光缆联网的方式到行政村和自然村;在边远农村、村落分散和人口较少的区域,尤其是牧业村,采用mmds覆盖,作为光缆有线传输覆盖的延伸和补充;对光缆延伸不到、无线覆盖不好的边远自然村,采用卫星接收小前端新建独立网的方式解决。目前县乡有线电视联网工程正在实施过程中,采用租用光缆的方式,将目前自办的25套有线电视节目和116套数字电视节目传送至5个乡镇,利用乡镇现有网络传送至用户端,使乡镇有线电视用户可以收看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电视节目,同时将本县自办的节目用无线发射的方式发射,使有线传输覆盖无法达到的地方也可以收看到本县的电视节目。工程实施完毕后,将使广大农村群众与城镇居民共同公平分享广播电视资源。在有线电视网络传送中多使用先进的光纤技术,既能够满足群众看好电视,还能将广播信号和电视信号共缆传送,为乡级广播站节省大量费用。

(四)推行县乡广电垂直管理,建立“村村通”长效机制。

国家广电总局在广播影视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广发〔20xx〕27号文件)中明确要求:“要逐步理顺县乡广播电视事业体制,推进县乡广播电视的垂直管理。”乡镇广电站队伍的建设是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管理的极为重要的环节。为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稳定乡镇广播站队伍,要尽快推行县广电局对乡镇广播站的垂直管理,落实服务机构和维护人员,保障维护经费。县乡广电垂直管理体制有利于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利于整合开发农村广播电视资源;有利于不断提升农村广播电视服务工作水平;有利于防范和遏止不法分子破坏和插播。特别是发展农村有线电视,建立“村村通”长效机制,县乡垂直管理体制有决定性作用,能够解决各乡各镇各管一片网的分割问题,解决规划、建设、营运、服务缺乏统一性、规范性问题。

(五)加快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步伐,丰富节目内容。

数字电视是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采用数字电视技术不仅使各种电视设备获得比原有模拟设备更高的技术性能,而且还具有模拟技术无法实现的新功能。一是数字技术使节目的收看质量更加清晰;二是数字技术使频道资源大幅增加;三是数字技术使有线电视服务更加周到;四是数字技术使有线电视提供海量互动信息。20xx年8月起,通过租用光缆的方式,数字电视信号已经传送至我县,通过实施县乡联网工程,采用数模混传的方式,可将数字电视信号转送至各乡(镇),这样乡(镇)的有线电视用户在装备机顶盒后,即可看到数字电视节目。目前在数字电视推广安装中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由于目前机顶盒的价格较高,农牧民的购买能力有限,大范围推广数字电视的难度还比较大,在地区的其他县市中,基本上是采用由县财政出资购买机顶盒,免费发放给农户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二是5个乡镇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还不能完全满足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要求,需要投入资金进行升级改造,可以采取县、乡财政投入一部分,有线电视网络中心投入一部分,在预收一部分线路维护费的办法来解决改造资金不足的问题。

(六)政府主导是城乡广播电视和谐发展的根本保障。

国务院要求:“以政府为主导,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加大投入、强力推进,不断提高农村广播电视基本服务水平”(国办发〔20xx〕79号)。建立农村广播电视服务机构,建立“村村通”长效机制,单靠广电部门难以完成任务,需要财政、人事、税务和农、林、水、电等部门的支持配合,需要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只有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才能按中央要求把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广电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考核的内容”。因此,始终坚持政府主导是发展农村广播电视,实现城乡广播电视长期协调、和谐发展的根本保障。

(七)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队伍建设

目前乡镇广播站职工中普遍存在年龄较大、知识老化、素质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队伍建设,建立人员培训机制。建议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对乡镇、村值机人员的培训,培养乡村覆盖传输体系的技术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充实基层广播电视系统的实力。

同时结合广电总局开展的“西新工程”“走出去工程”等专项培训,每年制定培训计划,让乡镇公共服务工作人员接受到专项培训,真正建立一支稳定的广播电视专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