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的干部群众中,*同志有较好的口碑,是什么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一句话:乐为“基石”,善为“伯乐”。正是由于积极为县委做好参谋助手,为*各项事业发展选贤任能,甘当“伯乐”,他才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2003年全省的“三项创建”活动开展后,他更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创“一二三”先进县级党政班子中,厉行公道正派,勇立创建潮头,过好“三道关”,为维护全县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改造“三观”,过好武装头脑关
二、尽心尽责,过好勤政务实关
“政以人兴,国以才治”,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要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实现*奋起的总目标,关键在人,在于培养造就一支敢打硬仗、善谋实干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因此作为组织部长的他深知肩上责任之重大,竭力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熟悉业务,不断提升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除了系统学习党的理论著作外,他将《干部任用条例》和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列为自己的必修课,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提升工作能力。工作忙,学习时间不够怎么办 ?——挤!于是,部长上班早,下班晚成为县委机关众所周知的事实。他将学习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刚到组织部,为尽快熟悉业务,他定下部长接待日,处理来信来访,开通组工网后,设立部长信箱栏目收集干部群众对如何开展组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好的做法为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角色转变适应新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学习的同时,不断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对干部监督管理、党员教育等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扎实做好本职工作。积极贯彻执行《条例》,充分发扬甘为“人梯”、乐为“基石”、善为“伯乐”的精神,厉行公道正派,坚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四化标准培养、选拔和使用干部,尤其是围绕县委“一个中心、三个重点”将选人用人的平台设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极力推荐干事创业型的干部。在选任干部上,严格按照职责要求,做到不看关系看本领,不论资历看能力,不凭印象看实绩,以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正是由于他坚持原则和程序,坚决为*发展把好选人用人关,从而得到组织和干部群众的信赖。围绕打造“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队伍,在他的指导下,组织部出台了乡镇干部住勤制度,并亲自同其他干部一道进行夜访,狠刹乡镇干部走读风;坚持实行组织部长谈话制度,干部监督进社区制度在全县科级干部中创新性的推出了“全日制”的监督模式。
积极参与县委、政府中心工作。作为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他深知班子团结是体现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他在工作中积极为全县的工作大局服务,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个人分工负责制,积极维护班子及主要领导的团结。2003年,*主动请缨,担任工程的常务副总指挥,天天奔波在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第一线,解决疑难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工程的顺利开展;“三项创建”活动开展以来,他认真思考,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采取了公开创建计划,落实创建措施,检查创建效果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并经常深入基层,就“三培两带”、“三民”好班子创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管理等工作予以指导,使全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有明显的提高。同时,他还主动帮扶 镇的个体老板搞生产经营,为全县的重点企业提供跟踪服务,并全力参与“一帮一”活动,为贫困户*解决了从事蘑菇培植的启动资金,同时还为 捐款近千元;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非典”肆虐之时,他还亲自带队几次赴广东、浙江等地进行招商引资的考察洽谈,并成功引资400余万元,为全体机关干部树立了榜样。
三、清白为官,过好廉洁自律关
“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洁身自好是维系党员干部自身形象的道德底线,也是组工干部最起码的行为准则。作为主管干部人事工作的组织部长*同志清醒的认识到廉政建设无小事,更懂得“堂堂正正做官,清清白白为人”对于党风、社会风气的影响力。一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宁静致远”的平常心志,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厉行公道正派的作风,过好权力关、金钱关和人情关,在干部任用上,从不拿原则做交易,不搞歪门邪道,不为跑官要官者牵线搭桥,未收受过任何单位和个人的钱物,自觉抵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在全县力树正确的用人导向。为筑牢自己防腐拒变的防线,增强家人抵制不正之风的意识,2003年他动员自己的爱人参加全省组织系统的“廉内助”培训班,他还时常告诫自己的亲属要谨小慎微,不能借他的职务影响经商办企业,更不得以他的名义收取钱物和收受礼物。
无论是以前在其他单位还是现在担任组织部长*同志始终保持着朴素谦逊的本色,开展工作总是本着节俭为先的原则,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反对大吃大喝等奢侈浪费的行为,尤其是坚持在机关上下班回家不用公车更是赢得干部的好评,用别人的话说:“这样的领导干部真不错!”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组织部长*同志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要走的路有多长,更知道所做的工作还很不够,但他愿意为* 的发展做一块“基石”,也能够做一颗促进发展的“基石”——对此,他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