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改变着传统,也必将引起教育培训从外延到内涵的深刻变革,给教育培训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创新统计教育培训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试图以终身教育理念、成人学习理论为指导,依托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对构建开放的统计教育
培训模式加以探讨。
一、对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的认识
教育培训作为一项社会功能,直到上世纪40年代末期,才逐步成为很多组织的一项常规活动,成为开发人力资源的基本手段。本文所称的教育培训,是指以成人为对象,以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或取得职业资格为主要取向的学校后教育培训。
培训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培训观念、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培训活动的稳定结构形式。培训活动包含培训者、培训对象、培训教师、教材和媒体等要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形式称为培训模式。
网络技术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高性能计算机、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等)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并按需获取信息。
网络技术与教育培训相互融合,传统的培训模式、理论乃至体制需要进行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是以统计从业人员为中心,以先进的培训理念为指导,网络为环境,在线学习为特征,将学员、教师和培训者组成网络化的学习组织,注重学习的效率,强调发挥学员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进行自我指导的学习,并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统计工作中去的教育培训模式。
二、创新统计教育培训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分析
目前的统计教育培训大多仍是单一的面授培训,培训对象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集中面授。培训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训部门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性;二是培训教师的个人魅力、业务水平和责任性;三是学员的构成特征(年龄、受教育程度、职务、阅历等)。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培训对象的差异性。统计教育培训的对象均为成人,他们在构成特征、工作压力、工作可离度,甚至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差异很大,对教育培训的认识和需求也就千差万别。培训对象(统计从业人员)兼职多、流动性强的现象也十分突出。依然延用传统的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的集中面授形式,忽视了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因素,容易使培训流于形式。
2.培训过程的短期性。在职成人培训决定了培训只能是短期的。学员从工作到培训的过渡期短,不利于对培训内容的消化、吸收。
3.培训师资的动态性。在师资上,统计教育培训往往是一事一聘,教师多为兼职,他们在教育培训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有限,大多数还缺乏相应的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4.培训主体的多元性。有些地方,培训是以统计机构牵头,委托院校或中介机构具体承办方式实施的。培训主体的多元性往往会导致多头利益,继而影响培训效果。
5.培训内容的狭窄性。目前,统计教育培训的内容大都以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配发的教材为基础,以统计实务为主,选择范围有限,有些地方已连续多年培训选用同一教材。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业务水平较高或从事统计工作年限较长的学员易对培训产生厌倦情绪,也限制了他们了解、追踪统计领域新成果、新知识的意愿。
以上分析说明,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创新统计教育培训模式非常必要。基于网络技术的培训模式有助于弥补目前统计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一些缺陷。
(二)可行性分析
2.近几年各地参加统计教育培训人数和统计从业资格考试人数逐年上升的事实表明,各级统计机构对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在提高,统
计从业人员参加教育培训的意愿在增强,创新统计教育培训模式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3.统计系统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工程建设,硬软件条件和网络设施条件有明显改善,应用水平极大提高,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既精通统计业务又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骨干力量,为各级统计机构开展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提供了较好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远程开放教育项目(成人学历教育)已多年,现已通过教育部的总结性评估。目前,全国各级电大基本上以该项目为主要业务。将该项目与我们研究的对象相比较,我们发现两者在教育理念、管理机制和技术层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可以说,基于网络技术的教育培训模式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三、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的实现
构建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育培训运作机制的重建,各级培训部门、教师作用的再定位和利益再分配,培训部门、教师与学员三者关系的调整,以及与运作机制相配套的应用系统功能设计等诸多因素。
系统框架(见图1)反映了教育培训的参与者与主要活动间的内在关系。其中虚线所围部分是由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库、程序代码和教学资源等组成的应用系统及其可扩充的功能模块。应用系统以省或具备条件的市为单位构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功能实现在技术层面已不存在任何问题,不再展开。这里主要对前面提到的其他方面加以探讨。
(一)培训部门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创新统计教育培训模式,培训部门首先要摆脱每年发个通知,办几期培训班的传统定势,工作思路和主要职责也要随之调整。按照统计教育培训部门在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可以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目前直接承担培训任务的市、县级统计培训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围绕统计工作中心任务,结合本地在各项统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从业人员、企事业单位和统计机构业务部门中开展调研,了解他们对统计教育培训的需求,向第二类建议;结合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掌握本地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和变动情况,建立、维护培训档案数据库;宣传发动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第二类是履行教育培训组织指导和协调职能的省级或具备条件市级培训部门,其主要职责是需求分析与论证、制定培训政策(包括编制培训规划、教学目标、考核标准和教师评价标准等)、组织开发教学资源;教师培训;应用系统的技术保障和功能优化;听取第一类培训部门、教师和学员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服务与管理。两者之间以共同的利益为纽带,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相互协作,共同促进统计教育培训工作和谐发展。
(二)培训教师的作用
在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下,教师的讲课作用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以流媒体为代表的各种课件。因此,有条件在更高的层次上聘请一批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统计理论,了解统计实务,责任性强的优秀教师参与到统计教育培训的各个环节。他们的作用不仅仅是备课、讲课、参与开发教学资源,更主要是起到引导、启发、监控学员学习的指导作用,工作重心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根据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和博客等现代技术手段,指导学员自主学习,开展个性化辅导,及时解答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员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统计工作。这是培训教师的首要职责;二是调动学员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发挥统计教育培训应有的作用;三是注意收集学员对统计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和建议,以及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向培训部门反馈,以便培训部门不断改进工作。
(三)学员的任务
在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下,学员成为教育培训关注的焦点,他们在培训活动中不再是一个被动者、被管理者,他们的培训意愿、学习习惯都可以得到尊重。对他们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按照有关的教育培训法规和政策,在一个培训周期内,完成规定学时的在线学习,参加考核。这样,学员可以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工作需要,自主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随时学习。学习中(甚至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可以实时或非实时地向教师请教,寻求帮助。学员之间可以在网上讨论和评价所学知识,相互交流实际应用的体会,共享经验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员将感到他们是在“拥有”知识而不是仅仅参加培训。
(四)应用系统管理功能构思
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实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运作机制做保障。在系统框架构建时,要将运作机制作为应用系统的核心融入到应用系统的功能设计中,实现培训部门承担的大部分事务性工作交由应用系统自动完成。
1.学员培训档案数据库管理。学员培训档案数据库是应用系统的基础,它记录学员的基本信息、历次培训情况、考核结果等数据。初始建库时,可以导入现有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数据库数据。首次参加培训学员的基本信息在报名注册、缴费模块自动采集,添加到数据库中。学员参加在线培训后,各环节产生的数据均记入数据库。
2.学员学习过程动态跟踪、监控。主要功能是通过跟踪、量化学员的在线学时、访问课程次数、考核等过程,并将结果记入培训档案数据库。对在一个培训周期内未按规定参加培训的人员或培训学时不达标或未通过考核的学员,系统自动生成通知单,以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形式告知他们。
3.教师评价。跟踪、量化教师的在线时间、答疑响应速度,作业批阅响应速度等,以此作为教师评价的一项客观依据。培训部门据此,并结合学员对教师的主观评价意见,最终给出综合评价和整改意见。
4.学员考核。从学习内容的设计开始,结合教学标准,系统中嵌入单元化的作业、自测和考核模块。学习过程中,学员按要求在线完成作业或自测,系统自动批改或转发教师。完成
规定学时的自选课程学习后,学员方可参加在线考核。系统根据学员所选择的学习内容,从试题库中随机选择试题生成试卷,学员在线答题,系统自动判卷(非标准化考题自动转发教师批阅)、评分,记入学员培训档案。以此保证培训的质量被社会和行业认同。
5.统计分析。根据学员参加培训各环节产生的数据,对课程选择、访问课程次数、平均学时、最多(少)学时、平均在线时间、最多(少)在线时间、在线间隔时间、作业、自测和考核成绩等反映学员学习意向、习惯、效果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培训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开展调研、论证,修订教学目标,为学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6.在线报名注册、缴费。在线报名注册是建立学员基本信息和培训档案数据库的基础。首次参加培训的学员,学员需在线输入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从业资格证书号码、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密码等基本信息。以后学员凭姓名或身份证号码和密码登录参加学习。学员通过系统内嵌的网上银行支付平台支付培训的各项费用,收据凭本人身份证原件到培训承办单位领取或邮寄到学员指定的地点。
7.在线交互平台。在线交互是教师指导学员自主学习、个性化辅导的主要途径,也是培训部门受理学员投诉和咨询,开展在线调查的主要途径。
8.自动邮件或短信服务。根据培训规划和各位学员参加培训的具体情况,应用系统自动发邮件或短信通知学员。它是培训部门的宣传发动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的有效手段,具有人工投入少、费用低、快捷有效的优点。
四、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的优势
与现行的培训模式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表1
特征
现行培训模式
基于网络的培训模式
培训过程
间断性的培训过程
持续的培训过程
学习方式
学员不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只能被动接受培训内容
学员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差异化学习
教学模式
以培训者为中心
以培训对象和培训者为中心
培训理念
一次性培训
长期培训,有助于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时间、地点
必须集中时间,在指定地点培训,易产生“工学矛盾”
可以自主灵活选择培训时间,也可以选择培训地点
培训资源
由培训者提供,途径单一;内容更新不够及时
可汇集、整合全社会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内容丰富;更新及时
成本费用
教材、差旅、住宿、场租等费用
可以节省
反馈
只有集中培训阶段可面对面交流
网上实时或非实时答疑;学员相互交流
此外,基于网络技术的教育培训模式的实现,除了具有提高统计教育培训绩效和质量的直接意义外,还会对统计机构和统计从业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有助于减轻相应的负担。在统计任务日益繁重的形势下,通过实施新的教育培训模式,可以节约有效工作时间和必要的行政成本,从而减轻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部分负担,促进统计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有助于提升统计从业人员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在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下,信息与资源以网络为平台进行载体和内容的整合,形成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双向开放的系统,面对丰富的信息资源,学员必须经历获取、分析、评价、提炼、利用和表达信息的过程,这样才能将信息与资源转换成知识,实现自我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员的信息素养随之提升,计算机应用水平也为之提高。
(三)基于网络技术的教育培训模式适用广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有的从省级开始逐级向基层延伸的培训模式或成为现有培训的十分有效的补充。
实践中,创新统计教育培训模式并使之有效运行,还需要强有力的外部环境支持。特别是应用系统建设需要有较大的财力和人力投入,进行经常性的维护。由于教师与学员空间分离,再加上目前师资力量有限,教师作用的发挥很容易成为薄弱环节。因此,教师的选聘和培训等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需要加强,要得到各级统计机构业务骨干的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