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力于推进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不断加快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2、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完成吉利汽车城二期工程,确保生产汽车2.5万辆,争取3万辆;强势推进中部工业园区建设,着力做好企业入园工作,实现从投入到产出的跨越;尽早启动沿海产业带路桥区块6.68平方公里首期区块,加快路网、水电管网等设施建设,努力形成产业新增长点。放手发展中小企业,使之成为主导产业、骨干企业的配套“车间”。加快黄礁涂和三山涂围垦速度,加大土地整理和收储工作力度,尽最大努力争取保障工业用地;充分利用闲置、废弃土地,多渠道筹资,继续大力推广多层厂房和标准厂房建设;探索工业用地制度改革,让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对已供土地项目的稽查,加快建设进度,缩短产出周期。
3、继续推进企业整体创新。着力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鼓励、支持企业多形式建设技术研发中心;立足于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坚定不移地走品牌发展之路,引导企业确立品牌意识,培育更多的省市名牌和全国名牌。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引导企业对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和营销环节的信息化改造,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提高我区制造业的总体装备水平。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重点抓好金龙、三鸥、通宇的股票上市工作。加强企业管理改革,通过推进管理信息化、引进职业经理人、推广精益生产等方式,切实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继续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好中外名家系列讲座、总裁高级研修班、企业家俱乐部等载体,积极培养企业家的战略思维、开放眼光、创新冲动和诚信理念。
4、全力推进对外开放步伐。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政府推动,扩大招商领域,综合运用以会招商、以商招商、以业招商、以点招商等多种手段,构建大招商格局。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积极培育生产企业和外贸流通公司两大出口主体,扶持清洗机、电机、空调器、电脑绣花机等机电产品出口,鼓励企业开展加工贸易出口。建立驻沪外贸促销、招商、信息服务三大窗口,加速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步伐;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办事处、贸易机构、研发中心和加工中心;继续推进对台经贸交流,通过邀请路桥籍在外知名人士回乡讲学、技术辅导,积极开展经济、文化、科技合作。
5、努力发展节能清洁生产。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全面节约使用各种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着力推进工业节水、节电,努力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耗电量。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强化企业环保管理,完善清洁生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导向,支持发展低污染和无污染产业。
二、着力于推进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建设,不断加快现代商贸业态培育和商贸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