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的思考
有效的途径来自于有机的结合
企业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的意义和目的显而易见。世界上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旨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收入”的合理化建议活动,从而为各国企业振兴和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我国是从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出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赶上和超过先行一步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是我们坚持不懈的愿望和目标,因此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更有着深层的意义。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中央人民政府各委院就颁发了《关于奖励有关生产的发明、技术改进及合理化建议的决定》,为推进我国企业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步入深化改革,迎接市场经济挑战的转轨,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受到进一步重视,同时有关《条例》不断颁发和完善,而且《企业法》又以立法的形式为企业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提供了法律保证。可以说,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是企业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实施内容,而能否实施好则是企业能否走向发展进步的关键。笔者认为,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有效途径应该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即:
一、合理化建议活动必须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
职工是组成企业的“元素”,企业的任务是发展生产,而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无疑是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企业生存发展发挥出智慧和创造力。正如1986年6月4日国务院修订发布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中指出的:“合理化建议是指有关改进和完善企业、事业单位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办法和措施”。这就为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主要目的做出了明确的定义。
毫无疑问,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就是要针对企业的生产实际来展开,它的范围主要包括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两方面的改进和完善。这就要求企业职工必须围绕这一内容去开展活动。所谓必须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宏观方面是通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改进和完善,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微观方面则是根据企业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中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因为一个企业包括若干个车间,一个车间又包括若干个小组,每个车间和车间,每个小组和小组都有不同的工作性质和任务,企业与企业之间更是如此,就电力企业而言,基建、发电和供电企业虽有相同的共性,却又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施工企业着重电力安装,如何提高机组的安装进度、质量和工艺等方面是该企业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主要课题;发电企业则把机组满发、稳发、良好运行等方面做为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主要课题,而供电企业则把供电保障、售电服务等方面做为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主要课题。如果不注意密切联系自己实际或不了解自己的实际,就如同盲人摸象,在找不准路子的情况下,让合理化建议活动的进展呈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由此可见,我们在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中,切不可只图表面上的认识和理解,即不要只停在宏观方面的对待,那样做往往会造成职工误入表面文章和不求实际的怪圈,一方面都知道合理化建议是针对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办法和措施,一方面又盲然不知所从。如果我们注重引导职工在生产实际中,密切联系自己的实际,把课题最小化地分解到各个岗位,让职工在自己最熟悉、最了解、最擅长的工作实践中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使他们在心中有数的前提下,更大潜力地去发挥作用。
二、合理化建议活动必须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合理化建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科学管理方法,是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和秘诀,是提高职工素质,开发职工创造力行之有效的措施。合理化建议可以按性质作用等方面分类,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凡是有利于企业发展进步的措施和想法都属于合理化建议范畴,这样它就必然与企业的各项工作和因素发生联系,有了这种联系才会导致合理化建议的活力产生,合理化建议才会有其成长壮大的土壤。
从这一特点看,合理化建议与企业文化有着本质的联系,可以说,企业文化包含有合理化建议的内容。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意识,具体讲,它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全体职工的各种力量统一与企业共同方向所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准则,道德规范等,是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的意识形态的总和。
由于企业文化关注的是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培育群体意识,换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以全体职工为主要对象的企业合理化建议活动更能从企业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存在位子。
由于在现代化企业发展进程中,知识经济的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外向型的开放导致企业越发重视人的价值观念和个性的引导和发掘,更注重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这些在企业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中便能得到体现。在世界各国,都把体合理化建议看成是企业成功的秘诀,是增加企业效益改善管理人员和工人关系的秘方。在我国社会主义企业里,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更是为了发挥职工当家做主的主人翁精神,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也正是围绕企业的主体-----职工来做文章的。事实上,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通过与企业管理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生联系后,产生一种内在的精神动能,激发出职工生产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例如:在电力施工企业,由于安全事故频率相对偏高,给企业管理带来难度,河南第二火电建设公司便自发引导了后方职工、家属给前方职工写“安全家书”活动,形成电力施工企业特有的文化,它与发动职工为企业发展进步献计献策是一脉相同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恰恰证明了(合理化建议==主人翁精神+问题意识+新设想)公式的正确性。
不难看出,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的一部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就必然包括重视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离不开企业文化活动的开展,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随着企业文化在企业职工中观念和实践成熟,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必须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联系就会成为一种必然。只有让职工在浓郁的企业文化中熏陶,才能更有效地激发职工投入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热情。
三、合理化建议活动必须与职工的实际利益相结合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企业里,职工无疑是企业的主人,但主人的真正含义应该是让他们在生产实践和创造中得到应有的实惠和报酬,这种实惠和报酬自然应该是与付出和贡献成正比。这也同时说明职工在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中,必须是针对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而提出建设性意见而不是游离于企业之外的,没有针对性的个人意旨,因此说合理化建议就必须有它的特征,即可行性、进步性和效益性。凡职工在合理化建议活动中能体现出上述“三性”,他就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是调动职工投入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把职工看成是企业主人的重要体现。
当前,在一些企业里,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导致对企业职工主人翁观念的淡薄,要么随意克扣工人工资,总想在经济上制裁“不听话”的工人,要么对付出和做出贡献的工人认为是应该的而不去在物质上给予补偿,这种脱离具体实际的不科学作法,久而久之导致工人与管理者的陌生和矛盾,换句话说,就是让工人感到伤心。因为按人的生存本能看,人们的付出就是为了索取,索取又是为了生存,而在能生存的基础上,更多的付出无疑是为了更大的幸福,这是合情合理,天经地义的。
那么,从这个道理来推论,我们要想充分地调动职工投入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积极性,相应的物质奖励是必不可少的,这本身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就是一致的。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二次大战后,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一下子从废虚中发展成世界强国,其中企业发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是重要的一条原因。由于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使日本企业在合理化建议上数量多、质量高而闻名,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提出有价值建议的职工及时兑现报酬,这样做可以让投入者在享受到劳动报酬的同时,感到上司和管理者对自己劳动的尊重和支持,主人翁的意识也便油然而生。
正是看到奖励对调动职工投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积极性有着重要价值。1950年,我国政务院便通过了《关于奖励有关生产的发明,技术改进及合理化建议的决定》。随后的几十年运作过程中,不断地更新和改进奖励办法,使我国发布的有关合理化建议的决定和条例成为企事业单位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优质土壤,有效地调动了广大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我国在企业中组织和动员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都是由工会负责牵头,并且是在企业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下开展的。这项活动不仅意义重大,而且任务繁重,越是发展到近代,越是呈现出它的紧迫性,这主要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给企业职工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给企业的发展速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市场的激烈竞争,给企业的生存能力带来巨大考验,特别是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企业综合实力落后于发达国家,面对世界知识经济和步入世界贸易组织大门的重压,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昂首相迎,这也就更显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更显出积极有效地开展好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价值。
当然,我们要想以最大的限度调动企业职工投入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积极性,并且最大限度地取得效果,就必须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完善企业激励机制,把合理化建议与职工实际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做的实际意义正符合“小河有水大河满”的道理,即让广大职工明白,只有积极投入合理化建议活动,给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职工本身才能得到实惠,贡献越大收入越丰。企业如果能做到和把握住这一点职工投入的积极性就有可能从低层次的感性向高层次的理性发展。因为职工要想全力投入,就必须使出全部能力和智慧,而这些能力和智慧是靠学习和实践的后天得来的。这样必将促使职工去主动从科学技术知识上寻求制高点,谁掌握得多,谁掌握得新,谁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在正确引导的基础上,科学把握实施“奖励”的办法和措施,就能有效地调动职工积极性,使其全力投入到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活动之中,并且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